下載資料中....
回舒讀網首頁
免費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已付款通知購物車購書辦法
INK印刻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 李敖出版社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舒讀網會員





 

月號INK:

初發

Debut

定價240元.sudu價 $216

 

 

sudu價 $1999

 

 

 

舒讀.嗜讀


一次收藏2021年《印刻文學生活誌》

定價 : $1,800
    加入購物車

【一月號封面故事】

從漫畫到動畫化,還有劇場版電影

成為現象級作品的《鬼滅之刃》,

在漫畫家吾峠呼世晴的筆下,

具備柔軟的心與不屈意志

這些優異特質的主角竈門炭治郎,

在經歷失去、背負、追尋、迎戰未知

的同時,竭力說服世界,

即便殊途,人與鬼仍有和解的可能。

 

【二月號封面故事】

備忘──我們慣常撕取便利貼、

打開手機內建記事本,

甚至直接登入社群帳號,

去承接記錄正在遭遇的時光,

或隨想浮現的細緻事件。

那好像已成日常的一環,

隨手記著,提醒當下,又或往後數些日子,

理所當然地成為記憶可能凝滯之時的提示。

 

【三月號封面故事】

間隔十年之後,伊格言終於推出最新科幻長篇《零度分離》,此次封面專輯,刊載了其中篇章〈餘生〉,也邀請駱以軍與伊格言對談,暢談寫作的訓練過程,以及隱藏在小說背後的饋贈;而同為小說家的朱嘉漢訪談伊格言,談神話的聯結,以及抒情的可能;學者兼書評家的范銘如評述伊格言小說,看伊格言如何運用科幻敘事,更清晰突顯關懷的核心;策展人林幸褣、演員黃健瑋分別試圖與作品對話,喚醒自身記憶中的「餘生」;詩人徐珮芬與神神走入小說世界,細膩抒發深刻速寫,所有經過之後仍被留下的,都是相互連結的觸動。本輯亦製作「作家的一天」,用快門抓拍日常的時間,加上伊格言的文字註解,在生活的間隙中,循作家的目光,探看這個世界更多細微之處。

 

【四月號封面故事】

作家七等生隱遁多時,再看見他的消息時,已是「小說家七等生辭世」的報導。七等生走後第二個月,印刻出版社出版了作家生前曾親自確認編排的全集,「他們在島嶼寫作」之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A Lean Soul》,也於二○二一年三月上映了。

一直以來,七等生給讀者的感受呈現兩極化的走向,有人喜歡他對黑暗面的真實描述、獨特的文字風格,但也有人認為他頹廢且虛無,視之為悖德的象徵。後者的批評聲量集中在壓抑苦悶的六○年代,重新咀嚼七等生的文字,那些視之為異端的聲浪,如今可以被理解為保守時代的侷限,他其實是「超越時代」的作家,所以才被他的時代誤讀。

七等生的作品具有什麼樣的文學價值及閱讀意義?為了有更全面的解答,新匯流基金會/出版中心與本刊協力製作七等生專輯。除了邀請作家學者談他們所領略過的七等生,還有導演對談紀錄片的事前籌備與拍攝過程;目宿媒體與舊香居共同策展的七等生創作紀念展側記;以及七等生女兒劉小書,長文回溯父親在家庭和創作上的獨特與堅持。

 

【五月號封面故事】

小說家白先勇以經典長篇《孽子》被視作台灣同志文學的先行者,作品自發表迄今已有四十個年頭,文本先後變換成多種表現形式──包括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其中由白先勇親自擔綱編劇的《孽子》舞台劇,繼二○一四年後,再度於二○二○年盛大重啟,而隨演員們的身體舞動、情緒收放、人物演繹,小說家目光觸及的核心「人倫」及「天倫」得以淋漓展現。

為記錄此一特別時刻,本期封面專輯於舞台劇落幕後再次顧返,由白先勇親領讀者走入《孽子》細緻的舞台劇世界;導演曹瑞原、舞蹈編導吳素君分別談他們對劇目及舞蹈的安排及設計;作家學者奚淞、林鶴宜、張曉雄、黃銘昌、羅仕龍深入探看戲劇內外的種種細節;演員丁強、張耀仁、周孝安、張逸軍亦侃侃道來,出演《孽子》舞台劇的心路與從中領略感受的獨特情感。

 

【六月號內容簡介】
在人與人的距離被強制拉開之際,本期有速寫都會愛情極短篇的顏理謙,展演情感的距離,以及人
心之間的遠近;香港詩人也是演員的謝曉陽,以詩與自我相處,和世界溝通;章詒和寫中國話劇、
電影奠基人洪深,追回那些被後世逐日淡忘的往事;藍博洲梳理呂赫若於《台灣文學》的耕耘,及
其創作與時代產生的火花。
而關於時間,我們在停頓中尋求更完整的意義。陳信傑、蕭詒徽分別藉回憶中的球池和溜滑梯,回
看曾經的自己;林纓、陳柏言筆記閱讀過程中的深刻印象;林妏霜藉生活空間被侵據,抒寫身心的
飄泊無依,家成為虛影,而苦痛延展成了更遠的路途;李欣倫從學開車帶出女人在生活和婚姻中的
無力;楊小濱品讀管管狂歡、詼諧與荒誕的快感詩學,詩人離去,但詩與人的精神永恆常在;以及
張心柔在樹林中尋訪心儀的俄國詩人故居;劉森堯深入淺出解析電影《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故事繼續,朱嘉漢寫一位可以在時間中潛行的女子,追尋著自由,最終卻化成一座雕像;而吳佳駿
寫赴日留學的時光中,遇見令人耽念回首的歌聲與記憶。

 

【七月號封面故事】
自五月始,全國警戒等級接連提升
人們由外到內,愈發慎重地武裝自己
從戀人們的親暱互動、鄰人偶然的寒暄
直至陌生人們不期然的眼神交會
都有意識地被一一刪減,截斷
而猜疑、慌亂、戒備、不信任感
竟一宿悄然孳生、而後瘋長,大規模播散
猶如病毒,感染一個個不安且動搖的心靈。
去年「疫戰」專輯,邀請作家、學者、記者
深度報導、紀實轉錄疫災,或剖析瘟疫文學
而本期再度以「疫,猶未盡」為題
回到更個人感受的層面,以詩、散文、小説抒發
由十一位作家、醫師、媒體工作者
傾訴己身或他人的故事
亦重新檢視疫情中的生活現況
期盼在這令人不安的時刻
我們可以找到靈魂的疫苗
從未確定的陌生恐懼中免疫
尋回往日我們共有的,時光安好。

 

【八月號封面故事】

二○一七年,導演曹瑞原爭取到公視發布的拍攝計畫──將陳耀昌醫師以「羅妹號事件」為主軸的歷史小說《傀儡花》改製成電視劇。他旋即偕團隊展開縝密的籌備作業,除劇本的改編溝通,也進行田野調查、蒐整史料,以製作盡可能符合史實的布景、道具、服飾,實景搭建的場景,都是為了模擬當年福爾摩沙各族群的生活樣態。而演員消化史料,或苦練陌生語言、或剃髮或改變體態、不畏赤腳奔走於溪澗山林,敬業精神盡顯。團隊歷時三年,戮力打造史詩級旗艦劇《斯卡羅》──即將於八月十四日播映。

本期特別企畫由此開展,從五種面向切入:「導演專訪」中,曹瑞原透露其對影像創作的理解及幕後的種種;「改編製作」由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談及促成計畫的歷程;「原著作者」則有陳耀昌醫師抒發書寫歷史小說的理念;亦有收錄十二位演員的角色飾演心路,及精采劇照的「演員訪談」;而「作家觀點」則邀請三位作家:巴代、簡媜、朱和之,自不同視角帶出預先閱覽的觀影靈感。

 

【九月號封面故事】

席德進用筆觸為自己的一生留下紀錄,他不同時期的畫作承載著行經的景致和風格的變化,為其創作開拓了獨特的價值。今年是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本刊特別製作席德進專輯,收錄其不同時期的畫作,以及日記和昔日遠渡紐約、歐洲的見聞回聲;還有蔣勳的兩萬字紀念長文,詳寫其不凡而璀璨的生命;亦收錄木心〈此岸的克利斯朵夫〉,細數兩人深刻的友誼,戲劇性的重逢與錯過;蔣亞妮訪談席德進親近的後輩──攝影家郭英聲;還有台灣美術史權威蕭瓊瑞,作詞人、也是藏家的姚謙,以及策展人谷浩宇,各自談他們所看見的席德進與其創作。

 

【十月號封面故事】

邁入第八屆的青年超新星文學獎,為鼓舞、發掘年輕寫作者,攜手全國大專院校,廣徵校園文學獎的小說首獎,重返賽場競逐。本屆共有三十三件作品入圍,經決審高翊峰、張亦絢、童偉格、黃麗群、劉梓潔評選出首獎一名,優等四名。

首獎張子柔〈繩〉,構築「路洗」的世界,由路洗人淨化汙穢道路的工作,帶出自由追尋的命題。優等作品:陳姵妤〈隧道的眼睛〉,書寫時間、人物、景物的時移,以及自我認同的困境與思考;李承鴻〈那些彈力球為何消失?〉,循著永和迷宮般的巷弄,錯綜的路徑蔓延成記憶的拼圖;李瑄瑄〈男人與他的海與森林〉,夢境與現實交融互涉,勾勒出人物之間的隱晦想像;李品維〈今晚吃魚〉,敘說人與人的關係中,潛藏的種種對他人,以及對自己的殘忍。

本輯亦邀請歷屆首獎得主,分享後續近況,以及小說與寫作對他們的影響。

 

【十一月號封面故事】

臺靜農先生師從魯迅,年輕時提倡新文學,備受魯迅讚譽肯定,爾後輾轉來臺,出任臺大中文系系主任一職二十年,期間悉心培育英才,著述甚豐而低調自處,寓情書法,一生遭遇和心情皆訴諸筆墨,於字體的形構之外,蘊藏了個人強烈的精神意涵。

今年適逢先生一百二十歲冥誕,為紀念及重溫他的一生志業,本刊特與臺大中文系協力製作專輯,邀請巴東、吳宏一、沈秋雄、徐富昌、梁榮茂、楊儒賓、齊益壽(依姓氏筆畫序)等諸教授,記述緬懷先生的人格與風格,輯中收錄多幅先生的書法作品,深探其墨痕及「沉鬱頓挫」的書風,藉以遙想追憶那錚錚風骨、耿介的典範。

 

【十二月號封面故事】

這裡不問出身,所有身分皆被取代為一組號碼,

懷舊而簡易的遊戲回溯斑斕的童年記憶,

只是這次,勝出的代價是生死威脅和他人的鮮血,

然而在荒誕殘酷的規則下,

數百人的欲念堆疊累加、互為催化,

幾乎壓過恐懼,令參與者甘作欲望的俘虜……

 

本輯以爆紅的現象級韓劇《魷魚遊戲》為主題,

邀請十位深耕於影視產業的作家、編劇、發行、影評家,

以及任教於韓國各大學的教授,以獨到的眼光或文學觀點,

全方位解謎劇中的各式隱喻、和潛藏的社會議題,

在得失取捨之間,深探人性的底線。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友善列印

◎◎◎◎ 精采再推薦 ◎◎◎◎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十二月號 欲望的俘虜 ──遊戲魷魚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十二月號 欲望的俘虜 ──遊戲魷魚

欲望的俘虜──遊戲魷魚

 

張愛玲最後一位女朋友

蔣勳追述席德進最後的風景

白先勇《臺北人》五十週年

唐諾談瘟疫時代的愛情在日本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十一月號 臺靜農  先生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十一月號 臺靜農  先生

臺靜農 

先生

 

 

臺靜農先生師從魯迅,年輕時提倡新文學,備受魯迅讚譽肯定,爾後輾轉來臺,出任臺大中文系系主任一職二十年,期間悉心培育英才,著述甚豐而低調自處,寓情書法,一生遭遇和心情皆訴諸筆墨,於字體的形構之外,蘊藏了個人強烈的精神意涵。 今年適逢先生一百二十歲冥誕,為紀念及重溫他的一生志業,本刊特與臺大中文系協力製作專輯,邀請巴東、吳宏一、沈秋雄、徐富昌、梁榮茂、楊儒賓、齊益壽(依姓氏筆畫序)等諸教授,記述緬懷先生的人格與風格,輯中收錄多幅先生的書法作品,深探其墨痕及「沉鬱頓挫」的書風,藉以遙想追憶那錚錚風骨、耿介的典範。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十月號 2021青年超新星文學獎 現今大學生在想什麼?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十月號 2021青年超新星文學獎 現今大學生在想什麼?

2021青年超新星文學獎

現今大學生在想什麼?

 

 

邁入第八屆的青年超新星文學獎,為鼓舞、發掘年輕寫作者,攜手全國大專院校,廣徵校園文學獎的小說首獎,重返賽場競逐。本屆共有三十三件作品入圍,經決審高翊峰、張亦絢、童偉格、黃麗群、劉梓潔評選出首獎一名,優等四名。 首獎張子柔〈繩〉,構築「路洗」的世界,由路洗人淨化汙穢道路的工作,帶出自由追尋的命題。優等作品:陳姵妤〈隧道的眼睛〉,書寫時間、人物、景物的時移,以及自我認同的困境與思考;李承鴻〈那些彈力球為何消失?〉,循著永和迷宮般的巷弄,錯綜的路徑蔓延成記憶的拼圖;李瑄瑄〈男人與他的海與森林〉,夢境與現實交融互涉,勾勒出人物之間的隱晦想像;李品維〈今晚吃魚〉,敘說人與人的關係中,潛藏的種種對他人,以及對自己的殘忍。 本輯亦邀請歷屆首獎得主,分享後續近況,以及小說與寫作對他們的影響。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九月號 席德進 歷史就是我們自己 We Are History.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九月號 席德進 歷史就是我們自己 We Are History.

蔣勳二○○○○字深追席德進

特別刊載:余英時先生最後十年點滴追憶

 

 

席德進用筆觸為自己的一生留下紀錄,他不同時期的畫作承載著行經的景致和風格的變化,為其創作開拓了獨特的價值。今年是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本刊特別製作席德進專輯,收錄其不同時期的畫作,以及日記和昔日遠渡紐約、歐洲的見聞回聲;還有蔣勳的兩萬字紀念長文,詳寫其不凡而璀璨的生命;亦收錄木心〈此岸的克利斯朵夫〉,細數兩人深刻的友誼,戲劇性的重逢與錯過;蔣亞妮訪談席德進親近的後輩──攝影家郭英聲;還有台灣美術史權威蕭瓊瑞,作詞人、也是藏家的姚謙,以及策展人谷浩宇,各自談他們所看見的席德進與其創作。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八月號 斯卡羅 SEQALU FORMOSA 1867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八月號 斯卡羅 SEQALU FORMOSA 1867

導演曹瑞原深度專訪

演員幕後訪談

劇照獨家呈現

作家觀影筆記

 

○王定國最新小說

○羅珞珈憶寫七等生

 


二○一七年,導演曹瑞原爭取到公視發布的拍攝計畫──將陳耀昌醫師以「羅妹號事件」為主軸的歷史小說《傀儡花》改製成電視劇。他旋即偕團隊展開縝密的籌備作業,除劇本的改編溝通,也進行田野調查、蒐整史料,以製作盡可能符合史實的布景、道具、服飾,實景搭建的場景,都是為了模擬當年福爾摩沙各族群的生活樣態。而演員消化史料,或苦練陌生語言、或剃髮或改變體態、不畏赤腳奔走於溪澗山林,敬業精神盡顯。團隊歷時三年,戮力打造史詩級旗艦劇《斯卡羅》──即將於八月十四日播映。

本期特別企畫由此開展,從五種面向切入:「導演專訪」中,曹瑞原透露其對影像創作的理解及幕後的種種;「改編製作」由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談及促成計畫的歷程;「原著作者」則有陳耀昌醫師抒發書寫歷史小說的理念;亦有收錄十二位演員的角色飾演心路,及精采劇照的「演員訪談」;而「作家觀點」則邀請三位作家:巴代、簡媜、朱和之,自不同視角帶出預先閱覽的觀影靈感。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七月號 疫,猶未盡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七月號 疫,猶未盡

自五月始,全國警戒等級接連提升,人們由外到內,愈發慎重地武裝自己,從戀人們的親暱互動、鄰人偶然的寒暄,直至陌生人們不期然的眼神交會,都有意識地被一一刪減,截斷。

而猜疑、慌亂、戒備、不信任感,竟一宿悄然孳生、而後瘋長,大規模播散,猶如病毒,感染一個個不安且動搖的心靈。

去年「疫戰」專輯,邀請作家、學者、記者深度報導、紀實轉錄疫災,或剖析瘟疫文學,而本期再度以「疫,猶未盡」為題,回到更個人感受的層面,以詩、散文、小説抒發,由十一位作家、醫師、媒體工作者,傾訴己身或他人的故事,亦重新檢視疫情中的生活現況。

期盼在這令人不安的時刻,我們可以找到靈魂的疫苗,從未確定的陌生恐懼中免疫,尋回往日我們共有的,時光安好。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六月號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六月號

在人與人的距離被強制拉開之際,本期有速寫都會愛情極短篇的顏理謙,展演情感的距離,以及人心之間的遠近;香港詩人也是演員的謝曉陽,以詩與自我相處,和世界溝通;章詒和寫中國話劇、電影奠基人洪深,追回那些被後世逐日淡忘的往事;藍博洲梳理呂赫若於《台灣文學》的耕耘,及其創作與時代產生的火花。

而關於時間,我們在停頓中尋求更完整的意義。陳信傑、蕭詒徽分別藉回憶中的球池和溜滑梯,回看曾經的自己;林纓、陳柏言筆記閱讀過程中的深刻印象;林妏霜藉生活空間被侵據,抒寫身心的飄泊無依,家成為虛影,而苦痛延展成了更遠的路途;李欣倫從學開車帶出女人在生活和婚姻中的無力;楊小濱品讀管管狂歡、詼諧與荒誕的快感詩學,詩人離去,但詩與人的精神永恆常在;以及張心柔在樹林中尋訪心儀的俄國詩人故居;劉森堯深入淺出解析電影《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故事繼續,朱嘉漢寫一位可以在時間中潛行的女子,追尋著自由,最終卻化成一座雕像;而吳佳駿寫赴日留學的時光中,遇見令人耽念回首的歌聲與記憶。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五月號:白先勇 孽子、孽子,我們都是孽子 Crystal Boys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五月號:白先勇 孽子、孽子,我們都是孽子 Crystal Boys

小說家白先勇以經典長篇《孽子》被視作台灣同志文學的先行者,作品自發表迄今已有四十個年頭,文本先後變換成多種表現形式──包括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其中由白先勇親自擔綱編劇的《孽子》舞台劇,繼二○一四年後,再度於二○二○年盛大重啟,而隨演員們的身體舞動、情緒收放、人物演繹,小說家目光觸及的核心「人倫」及「天倫」得以淋漓展現。

為記錄此一特別時刻,本期封面專輯於舞台劇落幕後再次顧返,由白先勇親領讀者走入《孽子》細緻的舞台劇世界;導演曹瑞原、舞蹈編導吳素君分別談他們對劇目及舞蹈的安排及設計;作家學者奚淞、林鶴宜、張曉雄、黃銘昌、羅仕龍深入探看戲劇內外的種種細節;演員丁強、張耀仁、周孝安、張逸軍亦侃侃道來,出演《孽子》舞台劇的心路與從中領略感受的獨特情感。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四月號:七等生 削廋的靈魂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四月號:七等生 削廋的靈魂

作家七等生隱遁多時,再看見他的消息時,已是「小說家七等生辭世」的報導。七等生走後第二個月,印刻出版社出版了作家生前曾親自確認編排的全集,「他們在島嶼寫作」之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A Lean Soul》,也於二○二一年三月上映了。

一直以來,七等生給讀者的感受呈現兩極化的走向,有人喜歡他對黑暗面的真實描述、獨特的文字風格,但也有人認為他頹廢且虛無,視之為悖德的象徵。後者的批評聲量集中在壓抑苦悶的六○年代,重新咀嚼七等生的文字,那些視之為異端的聲浪,如今可以被理解為保守時代的侷限,他其實是「超越時代」的作家,所以才被他的時代誤讀。

七等生的作品具有什麼樣的文學價值及閱讀意義?為了有更全面的解答,新匯流基金會/出版中心與本刊協力製作七等生專輯。除了邀請作家學者談他們所領略過的七等生,還有導演對談紀錄片的事前籌備與拍攝過程;目宿媒體與舊香居共同策展的七等生創作紀念展側記;以及七等生女兒劉小書,長文回溯父親在家庭和創作上的獨特與堅持。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三月號:伊格言 神與鬼,都是命運的代稱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三月號:伊格言 神與鬼,都是命運的代稱

間隔十年之後,伊格言終於推出最新科幻長篇《零度分離》,此次封面專輯,刊載了其中篇章〈餘生〉,也邀請駱以軍與伊格言對談,暢談寫作的訓練過程,以及隱藏在小說背後的饋贈;而同為小說家的朱嘉漢訪談伊格言,談神話的聯結,以及抒情的可能;學者兼書評家的范銘如評述伊格言小說,看伊格言如何運用科幻敘事,更清晰突顯關懷的核心;策展人林幸褣、演員黃健瑋分別試圖與作品對話,喚醒自身記憶中的「餘生」;詩人徐珮芬與神神走入小說世界,細膩抒發深刻速寫,所有經過之後仍被留下的,都是相互連結的觸動。本輯亦製作「作家的一天」,用快門抓拍日常的時間,加上伊格言的文字註解,在生活的間隙中,循作家的目光,探看這個世界更多細微之處。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二月號:給未來十年的文學備忘錄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二月號:給未來十年的文學備忘錄

備忘──我們慣常撕取便利貼、

打開手機內建記事本,

甚至直接登入社群帳號,

去承接記錄正在遭遇的時光,

或隨想浮現的細緻事件。

那好像已成日常的一環,

隨手記著,提醒當下,又或往後數些日子,

理所當然地成為記憶可能凝滯之時的提示。

 

本期專輯,

邀約十六位一九八○後出生的的寫作者:

朱嘉漢、吳曉樂、林佑軒、林纓、

祁立峰、夏夏、徐珮芬、徐禎苓、

馬翊航、高博倫、曹馭博、許閔淳、

連明偉、黃家祥、蔣亞妮、蕭鈞毅,

藉他們一雙雙深邃且敏銳的眼睛,

以十年為界,前後並置,

檢視時間,回望記憶,想像著將臨的未來。

 

行至今日,文學遭競速的社會幾度搖撼,

憂心難免、存疑仍在,但同時

亦有多種可能的演示,或讓我們願意去相信

書寫終究是種無可取代的力量,

而文學的面貌是可期待的。

 

定價 : $ 240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一月號: 鬼滅之刃 特企
《印刻文學生活誌》2021•一月號: 鬼滅之刃 特企

從漫畫到動畫化,還有劇場版電影,成為現象級作品的《鬼滅之刃》,在漫畫家吾峠呼世晴的筆下,具備柔軟的心與不屈意志,這些優異特質的主角竈門炭治郎,在經歷失去、背負、追尋、迎戰未知的同時,竭力說服世界,即便殊途,人與鬼仍有和解的可能。

 

本期特別企劃,

由十位作家、學者、記者、影評人,

分別自歷史、時代、文化、社會等面向

深入觀察「鬼滅之刃現象」;

又藉文學、漫畫、電影、怪談等介質,

追索並叩問作品所流露的人性觀照,

如此,文學與此些藝術形式

疊合,互滲,就好像漫畫走到尾聲,

黎明即起,陽光照耀新的日子,

人間流轉無限生機。

定價 : $ 240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