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07•十一月號:賴聲川──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定價 : $199
框內框外

賴聲川的代表作《暗戀桃花源》,以戲中戲交錯呈現的形式,不斷提醒觀眾注意到自己正在「觀看」、正在「框取」某種現實。這個「框取」,是許多不同的藝術類型共通的重要手法,無論是畫作、平面攝影、動態影像、舞台劇,甚至是小說創作,有形或無形的框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視線,意識到自己與眼前景象(文字描述)的關係/距離,同時卻也建立了我們內在和外在世界的一種連結,或者虛構情境與現實人生的對應。看起來只是簡單畫出界線,「卻因為人的凝視,有了不同的意義」,我們的思考活動透過這個界線引動了繽紛的結果。

雖然相較於影像、畫作的具體框取,文學作品中,經過選擇的視野內外分界顯得有些模糊,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葛拉斯,似乎擅長在不同領域中使用這個手法。這當代德語文壇的瑰寶,亦是傑出的詩人、劇作家、雕刻家和畫家,其敏銳幽微的情感與觀察不僅形諸文字,也具體呈現在視覺形式的語彙中。今年適逢葛拉斯八十壽慶,他的非小說創作將首度於台北展出、出版,本刊精選數幅獨樹一格的水彩畫和意味深長的短詩,邀請「不讀詩的人」一同進入這位文學大師敏銳而豐富的心靈世界。

「國際文壇」介紹在法國小說家安娜•戈華達。二○○四年作品《在一起就好》,描述四個陷入人生瓶頸、社會適應不良的人,因緣際會在巴黎一棟老公寓相遇,幫助彼此走出生命的暗影,最後找到友誼與真愛的故事。她樸素親切的書寫語言打破讀者的年齡分界,透過平凡人物和簡單故事展現生命的本質與意義,被視為「救世主作家」。

中文小說則有兩位年輕作家的創作。今年台中市大墩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作品〈樓之返想〉,高中的補習經驗,看似荒謬卻又真實鑲嵌在個體的青春記憶裡,透過帶有懸疑氣味的搜索行動,尋找埋藏時間角落的糾結心情;徐譽誠的〈紫花〉,刻劃嗜毒者的神祕旅程,看似疏離實則稠密的語言,造就了特殊的閱讀感知。

小說之外:「漫遊者」與李有成走訪靜靜傳遞和平訊息的倫敦塔維斯拓克方場;林濁水和馬家輝各自解讀電影《色•戒》及游布四周的蛛絲馬跡;吳興國與符立中談「百戲之母」崑曲的新時代演繹;袁瓊瓊新專欄「一打愛情」,蒐集了微微滲出血絲的情感故事;還有「文學事件」刊出首屆台灣海洋文學獎得獎作品,並邀請深耕海洋書寫多年的廖鴻基與親身歷險過南極的羅智成,帶領讀者一同深入文學中的海洋風情。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書系編號 : 51/第肆卷第參期 頁  數 : 240頁
圖書規格 : 21x28cm 出版日期 : 2007年11月
重  量 : 平裝/黑白+彩色 成陽書號 : 3070000051(ISSN:1728929-7)

目錄
  第四卷第三期(十一月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