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05.十一月號:李銳

定價 : $160
【編輯室報告】字的魔障

作編輯一段時間之後,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有字出現的場合反射性地作起校對是常有的事:印在紙上、螢幕上的報章雜誌信件字幕不用說,甚至印在空氣中的對話也難逃被隱形紅筆圈畫的命運。會自動跳入眼簾的不只是錯別字,還包括各種混用的詞語、標點;也因為執著於某些字彙的「標準」解釋,當別人更「彈性」地將之應用於其他範疇,便會有無法準確掌握對方語意之感。久而久之,無論是否有意肩負這種復興文化中流砥柱的重任,現實生活裡早就因此被看作難溝通(!)的人了。

實際上,語言不斷在演化,不管作編輯的如何偏執,文字使用的準則日益模糊,可能連居住在同一個語言社會的人都無法共享同一套錯誤訂正規範。在作為溝通工具的同時,語言更重要的絕對是反映了生活和文化的內容;正如今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品特一直以他的作品提醒過我們的:太執著於話語字面上的意義只會阻斷溝通的可能。


本期特別刊載「『汗』語言拍案驚奇」,就為大家提綱挈領地歸納了「中文」在近代百年的幾次淘洗過程,敘述了語言的演化如何記錄了社會生活的轉變,每一代文字革命者如何替這一門古老語言注入新的活力,以及還在演變中的溝通形式。封面專輯,嘗試在全球化的浪濤中用方塊字立定腳跟的李銳,這回以名字流傳了千年不變的農具為素材,作了一本超文體拼貼《農具系列》,演繹他在黃土地上驚心動魄的發現。而國際文壇單元,以《蜘蛛女之吻》聞名的作家波伊耶格,則用通俗文化的陳腔濫調和多愁善感寫盡阿根廷小鎮的真實,細瑣語言的堆砌加上多人聲交纏敘事,也是一絕。

此外,楊照「百年小說」又添一章:戰爭結束不久的一九四八,行將就木的老人述說自己不尋常的職業遭遇,關於不想回來與不能回來的、不願遺忘與無法遺忘的故事。還有同樣關於飲食:季季回憶三十年前朱西甯家食客文友穿流的盛況、美國歷史學者費南德茲─阿梅斯托談西洋歷史上的大胃王與鋪張的飲食文化等,也是不能錯過的精采文章。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書系編號 : 27/第貳卷第參期 頁  數 : 240頁
圖書規格 : 21x28cm 出版日期 : 2005年11月
重  量 : 平裝/黑白+彩色 成陽書號 : 3070000027(ISSN:1728929-7)

目錄
  第二卷第三期(十一月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