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22年三月號 顧玉玲 隱藏的餘地

定價 : $240

【封面故事】

為什麼從一雙鹿的眼睛開始,什麼東西被喚醒了?

從非虛構寫作到小說創作,顧玉玲攬了一節繩索緩緩爬近夢的邊緣,划入一處尚未受到干擾的水域,「這是千真萬確的。」她說,堅定無疑的起頭,那是她長年投身社運,站在負傷者身旁,同理、貼近所積累的感知,讓故事以最純淨的樣態現形。歷史是沉重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罪罰是尚無能定論的,此刻,她交出了《餘地》,以獨特的溫柔視角,觀照這漫長跨度的時光,人如何理解彼此生命中的挫傷。

本期有顧玉玲最新小說《餘地》選摘,並邀請童偉格對談,從小說的母題回觀歷史的樣貌;作家朱嘉漢、張亦絢、韓麗珠亦分別反饋小說讀後的觀點。

 

【編輯室報告】痛的體驗/執行主編 蔡俊傑

曾有過一位親友發生工作意外,事發時正進行防水灌注工程,藉由高壓灌注把防水材料打進牆裡的裂縫中,但手邊操作著的高壓灌注機器,卻因為前端出口堵塞,使得管線接口處炸裂,把當時著握扶的左手掌炸出個血洞,而管線裡的液態材料和些微空氣,也隨那破洞注入手掌中,那手受傷的部分血肉模糊,其他倖存處卻無比腫脹地彷彿吹滿氣的塑料手套。

當我匆匆忙忙趕到醫院,那手已經初步清創完成,但手背上卻開了另一個血洞,傷口只用幾層紗布蓋著。聽醫生說那另開的洞是用來減除原本傷處的壓力,估計要開放一段時間,觀察後續恢復的狀況,再進行縫合。讓傷口曝光,開放傷創,等待之中飽含的壓力宣洩,有時傷口的治癒不一定是馬上縫合和遮掩保護。

留在醫院陪伴的那幾天,每每詢問痛否?聽說一發現受傷時很害怕,但感覺沒那麼痛,大概是因為極度的痛感被麻痺給掩蓋了,後來進醫院治療,清創時有打麻醉,要等到麻醉退了,才明確感到比較完整的痛,還有幾次看著換藥,那破開的血肉沾著空氣都覺得刺。不過要說最難受的倒也不是這種痛,而是傷口開始好轉的後段,潛藏在皮膚底下的痛癢難耐,明知是癒合的過程,所以也無法去干涉,不能伸手去抓,更別說阻止它,只能忍耐,偶爾隔著定期被換新的紗布溫柔地輕拍,期望可以稍稍抑制,安撫那份觸不及的傷疼。

顧玉玲的小說《餘地》就彷彿是痛與記憶的記事,她揭開時間的紗布,讓各人生命過往蘊藏的遺憾與傷害逐一流露,而那些被遮掩,敷上一層人工皮的傷口繼續隱隱作痛,也許,連以為的遺忘都可能只是自我哄騙。而那些捨不去的痛處會成為轉換點,讓人不斷回歸復返起始當下,就好像所有的日後,都只是一次次的重演著曾經。

痛感會帶動記憶的運作,使得對當下的遭遇更為深刻。曾看過那炸得皮開肉綻的傷口,總不免會想,是否以後還可以恢復原樣,那手還可以正常的使用嗎?同樣的,體驗過的那些歷史和時代的惡所帶來的傷害,那種隨時可能失去日常的恐懼,揉合成揮之不去的不安──我還可以正常的生活下去嗎?

痛代表還有所感知,而我們需要這樣的痛感,小心翼翼地加以試探、確認些什麼。每個人對痛的耐受力不同,有一種評估疼痛的方式,把痛感量化分成0-10,其中0是完全不痛,10是「最痛」,那個痛的極致的說法,也可以換成「難以忍受的痛」、「痛到極限」,還有「痛到說不出話」……。這種疼痛評估量表是給痛者主觀使用,供他者可以快速地理解痛者的感受。當沉浸在痛之中,簡化有效的表達是必然,我覺得「痛到說不出話」的說法很傳神,我無法跟你訴說我正在經歷的一切,就只能純粹地被痛包裹著,沒有裂痕,沒有破洞,沒有出口。而無論痛的感受被如何標示和量化,我們還是得盡可能去信任他人展現出來的疼痛,就如同希望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疼痛也可以被信任和理解。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書系編號 : 223/第拾捌卷第柒期 頁  數 : 168頁
圖書規格 : 平裝.黑白+彩色.21x28cm 出版日期 : 2022年3月
成陽書號 : 3070000223

目錄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