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19•一月號:作家也是從文青開始

定價 : $240
【編輯室報告】文青 /副總編輯簡白

遙遠自釋迦牟尼、耶穌開始,流浪即屬於宗教的啟示歷程,被賦予崇高的敬意。至於文學裡頭的流浪,更是人性的追尋旅程,被賦予浪漫的色彩。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曾經自我放逐巴黎倫敦四年,以打零工餬口渡過貧困生涯,讓他領悟什麼叫做「下流生活」。日本的達達主義鼓吹者之一、作家辻潤,六十歲死前的十二年間,完全把自己變成一個廢人,行乞浪跡,最後活活餓斃,留存淨土思想兼容社會主義的淒愴虛無輓歌。

保守人士詬病責難,流浪人(因不乏女性,故如此稱之)不事生產,同義於怠惰者。但從昆蟲社會學的角度學習觀察,怠惰確有其正面的公共效益。一窩螞蟻或蜜蜂巢內,並非全數的工蟻、工蜂皆在同時間之內從事勞動,有的反應閾值低,工作積極;有的反應閾值高,工作消極。因為勞動必定消耗資源,甚至掠奪資源,所以處於外部採集食物豐歉與否的變動制約境況下,某種比例的工蟻、工蜂便成為形同不事生產的「怠惰者」,晾在巢內作壁上觀,狀似冷漠坐視,其實珍惜資源。大自然的造化安排,真確合情合理。

我們的人生,無論是誰,總要歷經一段類似「流浪」(雖然「遊蕩」比較精準)的時空,那便是青年時代。

現今義涵之下的青年時代,起源於西歐。十八世紀中葉,盧騷藉由小說體教育論《愛彌兒》,明白發現,既已脫離兒童期,但也未達到成年期的人生階段,主張畫分為青年期。這並非偶然。當時,瓦特正進行蒸汽機改良實驗,如火如荼。工業革命急需識字勞工,帶動政府興辦學校教育,增進普及的教育又延長青年的歲月,而漸次定調制度化,青年因而穩固占據社會階層的重要環節。

一八八○年五月,日本牧師小崎弘道,迻譯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翻作「基督教青年會」,漢語「青年」一詞從此問世,且蘊含「知識受眾」的寄託,期許他們承擔國家現代化的接棒責任。

青年.不單僅要逐步適應社會的既成秩序,也逐步型塑青年階層的自我認同,拓築未來社會的新穎秩序的可能性。「不事生產」的流浪的青年期,也是一種猶豫期。青年的遊蕩意識(等同嬉戲),雖然多半心智感知牴觸成人世界的產業經濟體系,但隨著年紀累積,有的遭吸納宣告「畢業」,有的拒絕長大、無能脫離青年文化,部分則游離於成人世界與青年文化的兩端,忽即忽離。

青年文化百百款,次文化當中的「文青」(文學青年、文藝青年),尤其值得我們致敬。「一名熱愛閱讀的文青,他會去買書,看表演、逛展覽、聽音樂……。換言之,一名熱愛閱讀的文青,亦必定歡喜成為一名文化產品的消費者、文化產業的支持者。」(何況,聽說作家大多不買書了──要看就自己寫一本?)

一個文青,暗夜點亮另一個文青。王禎和如果未將「生命裡總也有甚至舒伯特都會無聲以對的時候……」寫入〈嫁妝一牛車〉,這段雋語恐怕至今仍淹沒《仕女圖》裡頭,台灣少人知曉。波特萊爾二十四歲時倘若自殺奏效(其時給女友的訣別信去年十一月四日法國競標賣出二十三萬四千歐元),當然也就不存在芥川龍之介的佳句「人生不如一行的波特萊爾。」太宰治假設並無盜用一行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沒有正式發表過隻字半詞的原作者寺內壽太郎,也不會留名。

凡事起頭難。文青的開端,總有分不清柴可夫斯基、塔可夫斯基,究竟誰是誰的時候。喜歡文學藝術,思索精神生活,總歸是屬於行往正定的方向。

非常幸運,文青時代,能夠結識另位文藝青年,也是同志青年。伊出入體制,而不受制於體制。再見了,俊志,一個果敢的女子漢。永別了,琪姐,一個美麗的男嬌娘。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書系編號 : 185/第拾伍卷第伍期 頁  數 : 184頁
圖書規格 : 平裝.黑白+彩色.21x28cm 出版日期 : 2019年01月
成陽書號 : 3070000185(ISSN:1728929-7) 印刻書號 : MIN185

目錄
  第拾伍卷第伍期(2019年01月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