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15•三月號:暗房裡的執燭者──陳傳興

定價 : $199
【編輯室報告】順流逆流 /副總編輯丁名慶

我想追問(但說起來也不知問誰才好):上一次,盛大莊重的觀看(宛如需要一段繁複儀式、漫長時間的哀悼)是在何時?尤其前陣子那麼多太輕易被時光之流拋擲出來、極容易引人一時側目的死亡。

觀看,作為今天人們的主要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必然伴隨(也製造)更多不可攔阻的遺忘、遺棄。而我們會不會已太習以為常?更遑論在其中揀擇最珍貴的,無可取代的存在。那樣的觀看,有幾分像把手伸到水裡,能感覺水流,卻不覺其冰涼或溫暖,也不能從水中撈取生命,甚至,生命的幻覺。

(在影像製造過程)觸摸的體驗,以及物質感的消逝,日漸薄弱,使得觸摸漸漸坐實了觀看的對立位置,而教人渾忘攝影史裡「觀看-觸摸」曾有過的相濡以沫的年代。凝視陳傳興彷彿在時間中逆流溯行,展出從七○年代即攝下的這組照片,很不可思議地讓人想要伸出手描摹陰影中的細節(當然,必定徒勞,也不可能被允許;這使得「觸摸」的姿態和念頭歸屬於冥界)。在那個攝影猶充滿盎然情慾與生機譬喻的年代,「腹腔裡孕生影像的小小暗室」「充滿情慾想像的開開關關與填塞,取出管狀胎盤薄膜的重複動作」或者「一再開啟和進入碰觸影像孕育處的特殊不可言狀情慾樂趣」,影像、觀看的神聖性還未遭揚棄;拍攝,仍存在「培育胚胎般的薄膜基質」的身體性。先不說那種一家幾代身軀貼著身軀聚簇著,聲息在耳畔相接,由最望重的一人慎之又慎翻開相簿(且小心翼翼掀起蟬翼般薄紙,或於透明塑料袋留下淡淡指紋),眾人或崇敬欣喜、或哀感羞赧一面注視一面補充記憶碎片的場面,都一去不返了;可還有人記得暗房裡顯影過程繃緊全身神經、肌肉、眼球活動,必須的等待時刻?

在今天,大量、海量的影像,從技術以及「雙重暗房,雙重子宮,從乾燥的光學暗房到潮濕溫熱的濕暗房,機械影像複製的特殊雙重生產孕育模式」被解放出來,成為家家戶戶,眾人皆人手一機(或數機)的私有物,我想最容易遭遇的困難,必然還是,對於拍攝過程、工具、對象,以及鏡頭後面的自己,如何能維繫其尊重之心?在無數影像中溶解的自我與肉身,要上哪裡去找靈魂找靈光?

我想起提出靈光(aura)說法的班雅明,在〈說故事的人〉提到:「小說家閉門獨處,小說誕生於離群索居的個人。此人已不能通過列舉自身最深切的關懷來表達自己,他缺乏指教,對人亦無以教誨。寫小說意味著人生的呈現中把不可言詮和交流之事推向極致。囿於生活之繁複豐盈而又要呈現這豐盈,小說顯示了生命深刻的困惑。」

在這一段文字裡,我竟恍然錯覺的「小說家」或許也可用來指稱,陳傳興這些在黑暗中蟄伏了四十年的照片,這個時間點看到它們,彷彿從死地復生,展現的不只是豐盈更是困惑,其實很受激勵,不僅如他自己所說,展現了「去到沒有人去的地方」的態度;他注目、思索的,仍是時代的順流(不論技術、器物、關係與人心皆不斷發展中的)當下與未來,當人變成影像的延伸物(「我即影像,如同是我唯一的器官」),與世界的關係會如何?人,真正的人,有著熟悉氣味的人,在影像大同世界裡,都到哪去了呢。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
書系編號 : 139/第拾壹卷第柒期 頁  數 : 200頁
圖書規格 : 平裝.黑白+彩色.21x28cm 出版日期 : 2015年03月
成陽書號 : 3070000139(ISSN:1728929-7)

目錄
  第拾壹卷第柒期(2015年03月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