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密碼——解開學習與思考的關鍵
語言也需要思考
“heart is in one’s mouth”這是一句英文常用片語,heart是心臟,mouth是嘴巴,直接翻譯是心臟在嘴巴裡,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這一題是在課堂上,給國中生的思考遊戲練習,不是訓練他們的英文程度,因為英文單字都已直接有中文註解在旁,只要學生翻譯出正確的中文意思即可。你覺得會很困難嗎?或許對英文程度不好的學生是個挑戰吧!還是其實都一樣?學生測試的結果都如同你我所想的,直接照文字翻譯出來:「心臟都跳到嘴巴上來了!」

 

完全不經思考的「答案」。 這個語文的訓練就如同前章節的數學邏輯題目一樣,不在於英文程度的好壞,而在於語文思維的理解感受能力好與不好的問題上。語言也是需要思考的,不論是中文或英文,學習語言本就需要理解、思考、想像、感受。

◎◎不經過消化,只硬邦邦的丟出個答案,連自己都說不清楚,這是完全不合格的學習。
 
近十年來,資訊科技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所展現出來的自我特性與創意,是我們這一群走過艱辛酸歲月的人所不曾有過的;深入觀察這些新世代的學子們,身為家長或主管的你有沒有發現到,許多他們所謂的創意,常是無俚頭的表現,過度自信,內涵與深度卻嫌不足;更可怕的是,連母語的溝通能力,都常採用「截短補長」的手法,導致語義不詳或是尾音贅詞太多,像是「然後……然後……」「對呀……對呀……」「好誇張哦……好誇張哦……」等,重複使用的情況愈來愈嚴重,聽了都讓人頭皮發麻。這僅是口語的表達,再說到文字書寫方面,那就更驚世駭俗了:現在國高中生寫一篇五百字以內的中文作文,錯別字一堆是常態,這還不打緊,重要的是中文詞句修飾能力低落,往往高中生該具備的語文程度,表現出的卻只有一般國中生的水準(甚至更差)。難怪我們的高中老師們叫苦連天。當然!新一代的創新絕對有值得鼓勵與稱讚的地方,我們也期待能有更多更豐富的原創性,可以讓大家眼睛一亮再亮。
 
母語基礎影響學習表現
 
我常於不同的演講場合中,根據上述的現象,不厭其煩的告訴家長們,如果一個孩子連母語都說不好,又如何學得好外國語文呢?如同上述的英文片語,是抽象式形容詞表達當下的行為,而類似的片語在英文中是十分常見的;如果學生中文能力不足,相對的,他對文字的理解與感受等能力的思考應用也難以發揮,更不用說對其他學科表現的影響了。簡單的說,中文程度的基礎扎實與否,絕對會影響其他學習的表現。
 
張湘君教授曾於《我的孩子不會說中文》一書中,明白的表示,她的孩子在雙語幼稚園的學習過程中,因自己過於熱中協助孩子學習英文,使得孩子反將英文變為自己的母語,而中文次之,上小學後,因為是處在中文的學習環境,反而比一般孩子遇到更多的挫折與適應問題,更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語文的學習是否要愈早開始愈好?或是應該有一定的階段時間?在學術理論上,分別有不同的學派來支持相關的理論。單就過去個人教學的經驗所觀察到的,多數小朋友於幼稚園或小學階段,若是採雙語教學或是以英語為主的學習環境,日後小學、中學時的語文基礎都會呈現不穩固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此階段的學生以英文為主、不重視中文, 使得中文基礎未能打好,在未來的求學過程中,都將導致所有的學科表現未能發揮應有的實力。因為在中文的學習環境中,所有的學習或測驗皆以中文方式呈現,一個連題目都看不太懂的學生,更遑論外語的程度了!
 
這也是目前台灣教育的一個奇怪現象,據研究報導指出,一個完全不懂英語的孩子,只要待在英語系國家八個月,即可說出和當地人一樣流利的英語;英文之所以是全世界溝通使用上最廣泛的語言,即在於它是一種最簡易的語言,中文反倒是世界上最困難的語言之一,而我們台灣的家長捨本逐末,放棄最困難的母語,卻提早追求簡易的溝通語文——英文。家長讓孩子開始學英文的年齡也愈來愈早,當孩子說英文時,似乎是可以拿來比較與炫耀的,甚至孩子的中文名字都消失了,皆取英文名字相互稱呼,來表示他們的英文說得也不錯!去年國片《海角七號》的女主角田中千繪是日本人,在公視節目中,她開心的與台灣朋友吃飯聊天,我看她中文說得很不錯,以為她學中文已有好多年(畢竟中文是世界三大難學的語文之一),節目中的男主持人問她學了多久的中文?答案竟是:八個月!
 
看到這裡,請幫你的孩子好好的計算一下,在英文的投資上是否獲利率會很高?從小學六年(甚至更早的雙語幼稚園)、加上中學六年、再大學四年,一共十幾年的英文教育訓練下:你的孩子是否敢用英文和老外打招呼?或是可以很自然的與外國人聊天說笑?你是否檢測過自己孩子的英文程度?是否如同他的中文一樣好(壞)?還是只要可以說出一些英文廢話(會話)就是不錯的表現?或是學校英文成績的分數都「考」得很高,即代表孩子的英文程度很好了?從過去五年來,台灣學生於亞洲托福成績每況愈下的現象,就可以清楚知道答案了。
◎◎辛苦的家長,你必須審慎的評估你的投資方向,並檢視你孩子的英文「程度」了。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