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傳——音樂與戰爭的迴旋(增訂版)
【內容連載】

第八節 白光熱戀才子

東亞和平之路

  如上節所述,1937 年日本啟動侵華戰爭,成立「文化映畫部」,拍攝宣揚戰爭國策影片。配樂方面,江文也的血統受到矚目,又因聲樂家可兼任演員的歌唱指導,故邀約紛至。當製片人川喜多長政的「東和商事映畫部」與軍方合作監製劇情片《東亞和平之路》(日文:東洋平和ソ道)時,他心目中的「音樂總監」就是江文也。井田敏書中,乃ヅ回憶:

  為《東洋平和ソ道》配樂,乃因川喜多先生說,文也是台灣出生,不是日本人,又常把中國風味加入音樂中,所以務必來參加這個工作,當時情報局經常干涉創作,許多事也都是國家機密,家人不宜過問。製作人川喜多長政與ろウア(Kashiko)夫妻簽名寫著「送給天才江文也」的配樂總譜手稿,我珍藏至今。

  東和劇組為此,專程到滿洲國招考多位華人演員,芳齡17 歲的旗人、本名史永芬的白光1ヾ被錄取,飾演女主角蘭英,她以就讀東京「三浦環歌劇音樂學院」的身分,於1937 年到日本。在這之前,15歲的她已經被「日產汽車」相中,拍攝汽車廣告照片。

  負責作曲的江文也兼任音樂老師,清純秀麗的白光非常認真學習,一口酥軟京片子,唱起中國小調,慵懶的韻味,讓風流瀟灑的江文也迷醉了,〈釵頭鳳〉讓他埋首久違的中國戲曲,京韻腔的〈蕩湖船〉,則讓他想起曾在台北聽過的同一首曲調,那是台語唱詞的〈月下搖船〉。

 

  蕩湖船

  明清小曲/百代唱片

  水西村/填詞

  一. 水草莽莽遍湖上,微風送來野花香。

    扁舟隨波東西蕩漾,太湖夢,何日忘,

    晚風淒淒調歸槳,終日辛苦,難飽愁腸。

  二. 水光連天白茫茫,連日風吹薄衣裳,

    忍饑耐寒辛酸淒涼,望天涯,愁滿腔,

    心上人兒各一方,何年何日再訴衷腸。

 

  月下搖船

  盧丙丁 填詞

  林氏好 錄唱

  一. 八月十五月當圓,照到水底雙個天,

    雙人相牽行水邊,你看我來我看你,

    想起早前相約時,也是八月十五暝。

  二. 搖來搖去駛小船,船過了後水無痕,

    喜怒哀樂相共分,你唱歌來我搖船,

    想著心內笑紋紋,親像天頂斷點雲。

 

  白光獨特嗓音的建立,江老師有莫大的功勞,因為,傳統中國小調清音,都有如周璇式的戲曲高吭尖細唱腔。在滿洲國的鄉親們很難接受白光天生低沉的音色,初到日本時,她也勉強擠出女高音脆亮的音色,江文也卻要她發揮自己原聲的本質,發揮中低音的特色,讓少女對江老師更加崇拜。

  其實文也會從聲樂家轉型為作曲家,部分原因乃是對日本聲樂界的不滿,他認為義大利美聲唱法是歐洲古代劇場,在尚未發明麥克風的時代,必須特別訓練才能將單薄的聲音傳遞整個劇場的方法,並不是自然原聲。因此,他的發聲比較是「音樂劇」的唱法。

  受訓與拍片期間,白光想搬出電影公司的宿舍,到外面租房子。但日本許多社區皆拒絕外國人入住,尚未出道的小演員更會被排斥,更何況連日本人租屋也都有許多禮數與人情。文也就請夫人幫她找房子,入住前,熱心的乃ヅ還替夫婿的愛徒先行打掃清潔,平日也和夫婿一起教白光日語,可見小女生白光很有禮貌、EQ 很好。

  不久之後,師生傳出緋聞,文也的作曲班同學高城重躬接受虞戡平訪問亦表示,他經常到江家,某次看到一位大美女時,歐巴桑介紹是白光,由於太美了,印象非常深刻,後來還看到江君與美女同赴音樂會。

  乃ヅ不介意緋聞,也沒有吵鬧,她認為兩人確實有戀愛的成分,但這交往應該只在拍片期間,只要白光拍完電影回到中國,婚外情也將結束。不過,後來江文也跟著到滿洲拍外景,兩人戀情持續加溫,乃ヅ確實始料未及。

  1937 年開拍的《東洋平和ソ道》,強調滿洲新政府成立後,再度恢復和平,是宣傳意味非常強烈的影片。1938 年3 月31 日在東京帝國劇場首映,101 分鐘的黑白電影拷貝隨即送往滿洲國,在城鎮擴大放映,為軍方的宣傳增加光譜。

 

滿洲拍片

  《東亞和平之路》以豐島園富士軟片攝影棚的棚內拍攝為主,也到滿洲拍外景,負責音樂的人應該是可去可不去,但江文也決定跟班,再度踏上北京旅程。拍戲之餘,北京妞兒白光成了最佳導遊,天壇、頤和園、大安殿、瀛台、圜丘壇、祈年殿、五龍亭、九龍壁、十剎海、圓明園,都有雙雙儷影!

  日後江文也在北京教書時,曾被調皮的學生問道:「聽說江先生是追求白光才到中國來的,是嗎?」後來的愛人吳韻真在文章轉述江教授這樣對學生解釋:

  拍《東亞和平之路》時,公司請我同來北京為該片配曲,同時讓我教演員唱歌,其中,有位女中音的音質很好,學習又很認真,她叫白光,公司要求我給予特殊訓練。我素來最愛教有天賦音樂素質的學生,不論男女,我都熱心地教導,希望他們成材,經濟困難的學生,還時時給予一些補助呢!我不在乎這些流言,就當做笑話而已。實際上,拍完該電影之後,與白光既無來往也沒有通信。

  後來,吳韻真曾問及有關白光之事,江文也妙趣地回她:「什麼白光哪?黑光哪?」2006 年筆者亦曾訪問江文也的學生金繼文教授,他證實學生時代到老師家,確實看到白光相陪,也聽過白光認真練習江教授改編的〈鋤頭舞〉與〈春景〉等民謠,並灌成「中國民歌」蟲膠 SP 唱片。〈鋤頭舞〉就是《東洋平和ソ道》的插曲,師生一起錄音。

 

  鋤頭舞

  手把著鋤頭鋤野草啊!

  鋤去了野草好長苗啊!

  嘻呀嘿!呀呵嘿!鋤去了野草好長苗啊!

  嘻呀嘿!呀呵嘿!

 

  春景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幙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1940 年,古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了一張白光演唱的78 轉蟲膠唱片(Columbia-10053,朱家煌醫師收藏),B 面是〈憑欄吊月〉,借用當紅的〈支那之夜〉旋律改填歌詞,A 面是〈夜雨花〉:

 

  夜雨花

  鄧雨賢作曲

  填詞者不詳

  (一) 雨夜裡、悄展瓣、花開花落一眨眼,誰能看見,長吁短嘆,

花落地下不復原。

  (二) 花兒謝、瓣兒落、再有誰來把水澆,這兒既掉,味兒又消,

愈想世上愈無聊。

  (三) 無情雨、兇風暴、風雨摧殘奴前程,情兒也冷,心兒也疼,

熱熱希望變成夢。

 

  旅居滿洲國的台灣人,一聽都知道這是台灣正流行的台語歌〈雨夜花〉。將台語翻譯填寫成北京語的用意,除了交流,應也是「紓解台灣籍民的鄉愁」。白光也為江文也的新民會〈青年歌〉、〈婦女歌〉等錄製唱片,還有日後引發風波的一首大曲,將另敘述。

  在《齊爾品收藏曲集》內,中國作曲家有一位老志誠,他也是優秀的鋼琴家,江文也十幾場獨唱會都請他伴奏,他在虞戡平的鏡頭前表示:當時江文也與白光是同宿戀人。再根據北京保存的江文也日記,江老師對學生白光的感情,也是真摯的。

  伊福部昭在虞戡平的訪談影片中,也敘述江文也的女人緣,愛慕他的女性很多,戰後仍持續關懷詢問。而男主角的浪漫風流瀟灑,似乎也是明治維新後藝術家師法歐洲人的風潮,社會也頗能接受。

  研究江文也的知名畫家謝里法教授旅居紐約時,接到謝聰敏來電告知名人陳逸松想見他,於是相約在謝宅,陳逸松為人很自負,明言江文也沒啥了不起,對台灣的貢獻不比陳逸松大。又說1938 年他去滿洲,住進最昂貴的北京飯店,親眼看到江文也與明星白光同進同出。兩人到餐廳用膳時,江文也幫她脫外套、拉椅子、佈菜等,皆展現紳士風度。外出時,先一步開車門等等細膩的動作,也顯示濃情蜜意的恩愛。

  這段婚外情的見證人還有文學家張深切,是他寫信給巫永福時所述。但在白光努力發展電影事業之後,兩人就逐漸淡化,風流江文也則又邂逅二八佳人吳蕊真。

 

李香蘭與白光

  話說滿洲國成立後,日本軍部立即成立「奉天放送局」,執行日滿親善之懷柔政策,很快就推出「新國民歌曲」,選擇〈漁光曲〉、〈孟姜女〉、〈王昭君〉等十餘首支那民歌,由李香蘭錄音,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在電台全天播放。後來又成立「滿洲映畫社」,以《白蘭之歌》、《支那之夜》、《蘇州之夜》等電影,捧紅李香蘭。

  名氣在李香蘭之下的白光,也是亮眼明星。1940 年軍部擴大「日、滿、支」親善,推出類似當今偶像團體的「興亞三人娘」演唱同名歌曲,由天后級的三人代表三個政權:

 

  奧山彩子/日本國/菊花(註:奧山貞吉的女兒)

  李 蘭/滿洲國/蘭花

  白  光/汪精衛中華民國/梅花

 

  〈興亞三人娘〉由佐藤八郎作詞,隱藏式的宣揚「滿洲本是富饒之地,因支那衰敗,無力保護,必須仰賴強壯的日本來照顧」。作曲則是名家古賀政男。「三人娘」的合唱,由首席唱片公司Columbia 發行,其宣傳海報就有三國國旗,目的當然是三國攜手邁向「大東亞共榮圈」。(YouTube 可搜尋曲名)

  白光與江文也感情生變,轉赴上海加入張善琨的「華影」,第一支電影就與陳雲裳合演《桃李爭春》,以反派角色一炮而紅,接續的《懸崖勒馬》、《十三號凶宅》、《柳浪聞鶯》、《雨夜歌聲》、《血染海棠紅》、《為誰辛苦為誰忙》、《戀之火》……,每部片都是又演又唱。

  1945 年6 月23-25 日,李香蘭在上海大光明戲院舉辦六場獨唱會《夜來香幻想曲》,由管絃樂團伴奏,指揮是服部良一與陳歌辛,曲目除了華語名曲之外,就是西洋古典名曲或歌劇選曲,如〈茶花女飲酒歌〉、〈女人最善變〉、〈蝴蝶夫人〉等。

  此時,沒有人知道兩個月後的日本將會投降!戰後算帳,李香蘭、白光、江文也、劉雪厂、陳歌辛……等等,很多中國人、台灣人都蒙受「文化漢奸」的罪狀。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