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筆開始──40則突破作文難題新方法
【內容連載】

關於這本書的使用建議

歡迎你翻開這本書,期待這本書能夠陪你一起面對許多作文難題!

章節的分配上,全書依照寫作的步驟,分為四個主題:

 

一、這樣思考,用文字提取思想精華

二、這樣下筆,寫作新方法陪你擊破難題

三、這樣修改,用巧勁讓作品更進階

四、這樣體會,用善感的心照亮寫作的路徑

 

前三個主題,是依序針對下筆前的準備、下筆時的提點、下筆後的修改這三個實際寫作層面來規畫。而主題四,則是情意與思考上的引導。

希望透過簡潔的文字,提出可實踐的方法和清晰的例子,來陪伴每一本翻開書的讀者,而閱讀這本書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一、參考全書順序來讀,由思考、下筆、修改、思考,認識寫作循序漸進的步驟。

二、根據寫作上遇到的困難,從書中索引相關章節來參考。

 

為什麼學寫作這麼重要呢?一個最能打動我的說法,出自於《寫字療疾》這本散文合輯。劉介修醫師在其中寫道,有一位高齡病患在醫院各科進行檢查卻檢查不出病因,他無助的在診間哭了起來。雖然大家都說他是健康的,雖然醫學定義他是一位健康的人,但他的身體就是不舒服呀!

作者接著解釋,隨著醫療與科學的進步,來自於生物醫學的「健康」定義,成為我們理解疾病的方式,這樣的版本既具有壟斷性,也很狹義。

只有當大眾開始試著敘述自己健康與疾患的故事,才能夠擴充「健康」的定義,讓整個社會對於「健康」的認識得以更加全面。

這個故事像是一個寓言,不只如其中所談到的,人們需要在「健康」的感受上為自己發聲,其實在思考、主張上我們也都需要展現自己的見解,讓其他人對於我們的認識可以更加全面。

學會表達才能為自己敘事、為自己發聲,無論是抒發胸中意緒或是銘刻記憶,甚或是為自己發出不平之鳴來爭取權益,都能不讓自己輕易的被其他人代言,所以擁有敘事的能力,是如此重要。

因此學習寫作,不妨放鬆心情從這樣的心態出發,像是學著去善用一樣工具來協助自己解決問題,使文字成為表達自我的工具。如果也能從中看見自己的思考軌跡,看見自己最獨特的心靈,那便是更加驚喜的收穫了。

 

輯一  這樣思考,用文字提取思想精華

誰為我布置了聖誕樹? 發掘物件的涵義

 

前陣子收到雜誌社的信函,希望我能挑選一個對我而言具有意義的物件,分享這物件對我的獨特之處,說明我眷戀它的原因,也說明它如何療癒著我。

寫稿的過程中,看了看國二的課程設計,正巧來到了寫物的單元,於是將此做為練習題目,讓學生也一起來寫個人的療癒之物。

有同學寫著每次見到當年馬拉松的金牌,便能想起得獎那日的下午與好友在終點相互鼓勵的時刻。有人說是朋友相贈的手鍊,總能勾起她愉快的心情。

也有同學提到充滿回憶的第一雙釘鞋,開啟她的田徑生涯。陪她經過艱苦的訓練,釘鞋如同一台相機,記下了所有最光榮、最難捨的時光,儘管如今早已破損不堪,她依然將它收藏在盒子中,捨不得丟棄。

有一位同學寫著,加入足球俱樂部之後,每每比賽往返在球場與練習基地,單趟路程將近一個鐘頭。含蓄的父親雖然不把愛掛在嘴上,卻悄悄換了休旅車,車中能夠平放的座椅,提供他安穩的休息空間,同時父親還在車上準備各種口糧,為他提供熱量,迎接下一場賽事。半年前,這輛充滿回憶的休旅車即將轉手,他感謝這份療癒之物,更感受得到父親細膩的關懷。

物品雖然沒有生命,卻浸染在人與人的交會裡,有欣喜、有追悔、或者是遺憾……對我而言,療癒之物又是什麼呢?

我打算挑選自己床頭上那個昭和時代的多寶格,又或者是四處蒐羅而來的古典電笠,來寫自己的愛物戀物。在構思的過程中猛然發現,這些物件與我的交會仍然淺薄,因為我對於這些愛不釋手的收藏,只停留在玩賞、想像的階段,實際上的交集不多,我沒有太多關於它們的故事可講。

愷芬帶著她的寫作大綱來與我討論,她的療癒之物是耶誕樹。

她打算寫耶誕樹是人生收到的第一個耶誕禮物,因此著重描寫布置耶誕樹的畫面。但寫到第三段就捉襟見肘,只能寫每年十二月都很期待耶誕節,總會寫卡片放在耶誕樹下,寫來寫去都是在客廳的一隅,變化不大,要寫滿六百字的作文有點勉強。

「不只是場景,有時候情緒沒有太多起伏,也會讓人覺得作品好像在泥濘裡踏步,無法前進。」我說。無論是高昂或是低迴,如果一直維持著相同的情緒,就彷彿一首催眠曲令人昏昏欲睡。

「這棵聖誕樹是誰送給你的呢?」

「是我的爸媽!」

「爸媽為什麼會想要送聖誕樹給你呢?當然,我的意思是除了聖誕節應景之外,他們為什麼會想要在家中擺上聖誕樹呢?」

「我沒想過耶,不過他們都會把禮物擺在樹下,我跟妹妹每年都會先寫下許願卡給聖誕老人,超期待。」

「你那時候以為是聖誕老公公送的喔?」一旁的辰霖調皮問道,愷芬回答完之後也覺得很有趣,兩個人笑成一團。

「我覺得答案好像出來了耶,組織一下吧!」我告訴她。她後來在大綱補上,爸媽送給她聖誕樹,是為了讓她繼續相信聖誕老公公的存在,守護她的想像。

帶上與人相關的回憶與意義,聖誕樹變成了一個好溫暖的禮物,背後有父母為孩子守候信仰的心意。

療癒之物能觸發情感,帶來內心深處的波動,於是,我後來選擇了籠子作為我的題材。我用這個貌不驚人的籠子,短暫照顧過一隻受傷的貓,當初朋友在路上救起她,她虛弱的身體,像是隨時要倒地裂成消散的零件。在醫師的診斷與住院後,她來到我這兒休養,因為太虛弱了無法使用貓砂,我在籠子裡每日為她鋪上乾淨的尿布墊,以布塊搭出小窩。

她一點點、一點點的找回氣力,每當我到籠子前,她會歡快的用前額磨蹭我的手心,拱起瘦弱的脊背與翻出小肚子,在我的撫摸之下,發出親暱的呼嚕聲。

我往往蹲踞在籠前看她,盤著腿抱她,寵溺的摸摸她。看著她某天開始離開了籠子不再往外跑,而是靠在我的身旁。籠子像是一座安樂的浮島,彷彿是我向貓展開的雙臂,她也溫暖了我,籠子代表著我們彼此雙向的付出與收穫,還有交會時的情感。

各樣的療癒物件都有無法被取代的根由,說是寫物,其實也是在寫回憶,透過深掘背後的情感,我們都看見了這些物件之後,真正動人的深意。

 

 

Chat GPT也藏著寫作密碼 學習具體表達想法

 

「給我十個幽默的笑話」、「幫我寫一篇關於飼養倉鼠的心得短文」網友對ChatGPT拋出各種問題,研究這項劃時代的程式。隨著ChatGPT問世,世界開始關注這個人工智慧的聊天機器人程式,研究如何對它下達指令的要領,促使它生成理想的文字。

怎麼樣才能透過文字更準確的傳達訊息呢?關於寫作技巧與ChatGPT對話的方式,其實有著許多相通之處。

其中最重要的兩點便是:辨明受眾、表達明確。

向ChatGPT提出指令時,可以決定它發文對話的對象,可能是客戶,可能是十歲小孩、家長、教練、社區居民等等。對十歲小孩說話的方法與對客戶絕對不同,十歲小孩所懂得的詞彙有限,對話要採用比成年人更淺白平易的文詞,更別說是使用商業上的術語了。

這也像是在寫作前確定讀者是誰,了解讀者對這個主題的掌握程度。當你試著向一群熟稔籃球的籃球隊員,解釋昨晚球賽的過程,大量的術語便是雙方的共通語言,你可能會說:「我隊換人後,得分開始增加,在對手走步犯規與連連失誤後,因為有隊友的助攻,我轉身過人後仰跳投得分!」

但說明對象如果是大眾,則要考量到不熟悉籃球運動的對象,以敘述代替艱澀、冷僻的術語,如同:「我隊在更換隊友後,換上更擅長防守的阿武,在隊員配合下得分開始增加。在對手帶著球走步而犯規,連連失誤後,我突破防守,站上絕佳進球位置。隊友拋來籃球,我轉身越過防守,注視著籃框,思考著距離與投球力道,接著向上躍起,身體向後傾斜,運用手腕力量投向籃框,進籃、得分!」

這樣一來,不僅熟悉籃球的人能明白那場比賽有多麼精采,不熟悉籃球運動的讀者,也能夠理解場上你來我往的戰況,這樣的表現手法不但更具體,畫面感也更強烈。

第二點的「表達明確」則是要能清楚的說明需求。當我們要讓ChatGPT能夠依據需求來衍生文字,說明越清楚越好,如「請用五歲小孩能理解的語句,說明地心引力的原理,並且列舉兩個生活化的事例」而不是只發問「地心引力是什麼?」,或提出「請用專業教練的角度,說明如何經濟實惠、高效率的幫外食族增肌減脂」而不是「怎麼減肥最有效?」

因為指令越明確,呈現的結果就會越符合期望,這也表示這位虛擬的溝通對象,接受到你話中的訊息了。

文字以溝通雙方、傳遞訊息、減少誤解為宗旨,無論是在ChatGPT或是寫作上都是相同的。只有訊息清晰,對方才能明白你想表達的內容,所以如何具體、精準地說明,就格外重要了。

常常能看見學生在作文裡寫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是成為律師、醫師、YouTuber或者是太空人,達成理想的方法往往只是說:學生時期會認真讀書,長大後熟習專業知識。

籠統的回答讓讀者感到模糊,也展現不出你對這個領域的認識。若要認真讀書該讀哪些書?又打算依循哪些方法來讀書呢?完成這分工作需要熟習那些專業知識?除此之外,這份目標需要怎麼樣的態度、心志,你目前擁有哪些特質?又該如何得到沒有的特質呢?

以郁薇的文章作為示範,可以看見她對於成為地質學家,將會進行哪些努力,進行更具體的說明:

 

為了達到成為地質學家的目標,並同時增加追夢的勇氣及毅力,我要更加努力的認識這門學科。在火傘高張的時刻,俯身在岩石間進行採樣;在晨曦柔和的陪伴下,揮汗如雨的跑步鍛鍊。在記載滿是古老岩層祕密的書頁間,了解到更多的地質研究史;在肥沃砂土的覆蓋下方,研究微生物的成分、物質的衰變;在高手雲集的科學營隊裡,與夥伴一起研究地質組成。

 

無論是在現場進行岩石採樣,或是翻開書了解地質研究史,或是身體力行參加相關營隊,以及透過跑步鍛鍊體能,透過這些具體的描寫,連我們這些對地質科目不太了解的群眾,都可以感受得到郁薇做過的功課,還有築夢踏實的規畫。如同這樣將理想化為可實現的步驟,透過明確的方向展現計畫,把籠統的說明化為可感的描述,讓讀者更清楚你的意思。

向ChatGPT學表達,透過「辨明受眾、表達明確」兩項整理,也掌握了更加清晰表達文字的技巧!

 

 

世界上最棒的發明是什麼?  聯想延伸術

世界上最棒的發明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作文題目,每一次在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時,我總不免囉嗦一番:「各位聽我說喔,其實大家最常想到的材料,就是現在唾手可得、近在眼前的事物,雖然這些材料確實是滿有意思的,但重複率實在太高了,不妨再想想其他,讓題材更有創意一點呀!」

世界上最棒的發明是鉛筆,讓人類得以記錄與書寫;世界上最棒的發明是衛生紙,擦拭了髒汙也減少了細菌病毒;世界上最棒的發明是手機,讓我們得以徜徉虛擬世界;世界上最棒的發明是書,讓我們可以閱讀前人的智慧,這些題材在各屆學生的筆下一再重複。尤其在疫情之後,還多了「口罩」這樣的熱門選項,這些學生們自己覺得很有創意的材料,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了!

再往下想想,讓思緒像是帶有翅膀的天使,一躍而上飛離了教室,四處找找還有沒有什麼東西是經常會使用到,卻方便到鮮少被察覺的呢?跳脫出眼前的情境,擴充思考的範圍是聯想的第一步!

語喬說:「老師,棉被可以嗎?我難過的時候喜歡躲在棉被裡。」她思緒的精靈進入了臥室,停在一床鬆軟的棉被上。

「棉被能夠保暖,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功能,能使它榮登最棒的發明呢?」我問完,只見語喬在學習單上寫下「治癒情緒」。

「棉被把我包起來,像是給我一個擁抱一樣,能安慰我的心。」她補充說。

從實用的功能—保暖,延伸到抽象的功能—安慰,接著我們可以試著轉換角色來思考筆下的自己,除了是從被棉被擁抱的人,還可以進一步變成在別人悲傷(寒冷)時,為他人帶來溫暖(蓋上毛毯)的付出者,這樣一來「棉被」的意義便再度延伸而出了!

「知恩、報恩、造恩」這樣的三層模式,也是一種延伸的好範例,從明白自己受到了哪些恩惠,進而能夠報答他人的恩惠,最後還能夠轉換角色來成為為他人創造溫暖的人,也是從接受一路到付出的三種境界。

像是我總是享受著父親親手準備的早餐,有時候是有著滿滿蝦仁的海鮮炒麵,有時候是金黃色飄著奶油香的可樂餅,直到有一天早上五點半我起床上廁所,無意間發現父親早已在熱氣蒸騰的廚房準備早餐,翻炒著食材。看見父親準備早餐的用心與辛勞,我向父親表達感謝,珍惜眼前的佳餚,讓父親的愛一口都不浪費的填飽我的胃腸,這便是「知恩」。

該如何感謝父親,也讓他明白我接受到他的關懷呢?週六換我為全家人準備早午餐吧!我照網上搜尋來的比例調製雞蛋麵糊,做成鬆餅加上酪梨、香蕉以及生菜沙拉,端上桌時讓全家人都讚嘆,待他們吃飽後更是承接洗碗的任務,讓所有人都舒舒服服的坐在客廳看電視就好,這是「報恩」。

那麼「造恩」又是屬於怎麼樣的延伸呢?在父親身上我學到了他對於家人的用心,看向旁邊動作總是慢我半拍,甚至是常常害我上學遲到的妹妹,等她穿鞋、刷牙、折返回家拿忘記的美勞用品時,我學著用耐心代替白眼。只要零用錢夠,買好吃的雞排也不忘她的一份,誰叫這個迷糊蛋是我妹呢?我要像爸爸疼我們一樣疼她。

世界上最棒的發明是什麼呢?聽完我舉的例子,恩樺回答:「我覺得最棒的發明是日曆,提醒我要珍惜每一天。」她接著補充自己每次放學到外婆家吃飯,那張被撕下來的日曆紙,墊在她的碗下用來放魚刺肉骨,就像是標誌著每個昨天無法重來,而晚餐時光也意味著今天即將進入尾聲。

撕下日曆、處理廢棄的日曆紙,使人透過觸覺、視覺等更加可感的方式,體會時光的流逝。恩樺從日曆實用功能—計算時間,延伸到抽象的功能—提醒自己珍惜光陰,賦予這個題材更豐富的意涵。如果要再往下延伸一層,運用轉換角色的方式思考,「我覺得是豐富其他人的時光」從她的搶答看來,她真的掌握了延伸的訣竅了!

從晚上只是回外婆家吃飯,拍拍屁股就走的「接受者」,到變成跟外婆分享學校趣聞,或是聽外婆說話的「聆聽者」,恩樺發表了自己的延伸,聽起來不僅是個好題材,也是讓生活加倍幸福的方法!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