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完售)
文藝少女說明書 /林立青

接到這本書的稿件時,我著實的愣了一下:這是一本專寫女生和女生「關係」的書啊,怎麼會找上我呢?印象中應該是由一個前輩女作家來執筆才對的,這樣想的時候,卻發現我已經慢慢的看完了這部作品。

楊婕的文字有一種魅力,在散文這個題材中,作者的自我揭露或者書寫內容要和讀者產生共鳴,越是能夠帶給讀者共感的文字,就越令人愛不釋手,楊婕的作品就有這樣的特性,她擅長用自己的真實經驗說故事,其中夾雜著屬於作者的感動、義憤、猶豫或者羞澀,隨著作者將自己經歷呈現,我在閱讀時總感到自己似乎多懂了一些,又懂了一些未知的,細膩並且不經意就可能忽略的感受。

我和楊婕共見過兩次面,第一次時,在文訊的辦公室裡面,她戴著一個大大圓圓的粗框眼鏡,鏡框色彩鮮豔,像是一個鄰家小女生,那時我們正討論著要寫老作家們,那天我回到家以後才發現,她曾經在實習的時候邀請我到校演講,那個訊息客氣而有禮,又因為離我家很近,我立刻應邀前去。

我答應前去的時候,還不知道楊婕早已經出過書,是個作家,只以為她是個實習老師。事實上,我也不知道實習老師在做什麼,在學校實習需要有什麼樣的心理準備,更不清楚實習期間和學生互動的感受,我還記得當天演講的時候,我先順路到附近的工地估價,到了學校以後,全身勞工裝扮的上場,高一和高二兩個班的女生對於工地的保力達、反光背心都提出疑問,那些年輕的女孩聽著宮廟和工地的寄附文化而張大嘴巴。

現在想來,當時台下的女孩們,或許有些就是楊婕在這本書中描寫的對象,那些故作鎮定的,好奇張望的,等著身邊的人第一個發問的,很可能就是那些等著看著楊婕批改作文,期待評語的女孩,或許每個都是她筆下的人物,隨著我翻閱這本書時,那年我到學校的記憶開始鮮明如同她們的制服顏色,一個一個人物如同楊婕所寫的生動並且複雜,那些害怕面試的,身懷絕技和才藝的,對著「老師姊姊」撒嬌吃醋的,這些故事片段合一隨即掠過的青春,都在楊婕的筆下重新活了過來,老師或許不能和學生當成朋友,但卻可以在文字之中永遠保留那些對於年少青春孩子的愛護之情,永遠小作者九歲的留在文字之中。

我第二次再見到楊婕,是在饒河街的浪人食堂,一個為了無家者而開設的炸雞飲料店,那時我應約來為他們拉抬人氣,剛好碰到楊婕經過,正在裝紅茶的阿姨直說這女孩可愛甜美,於是直接邀約她前來擔任一日店長,隔幾天後,楊婕穿著黑色的T恤,上面印有「玻璃心」三字,在都是無家者的攤位中,頗得這些長輩喜愛,隔幾天後和其中一人聊起,還驚訝的說自己終於認識了一個作家,難怪這麼有才等等。

從現實生活之中,我對於楊婕的理解只僅於女作家,女老師等身分,若再上網Google,就能多添加幾個專欄作家或者是博士生,這些並不能幫助我理解一個人的痛苦和成長,情傷和猶豫,難過和感動,甚至這些身分阻礙了人理解更為複雜的情感,更多時候這些身分反而製造出疏離。

幸好楊婕給了我們這些文字,在文字中,我們能夠得知年少又特別害怕狗兒的女孩如何看待在家中失去自由,被圈關起來的老狗,那又愛又憐的文字令人心裡一陣酸楚;又因為她的文字,我們得以知道到府照顧尊長的移工夾在眾多親戚之間的為難,楊婕的文字為讀者留下了成長中女性的遲疑和猶豫,慈愛和為難。

本書開篇寫著「我是女生,我怕女生」,卻在故事之中藉由和不同女性之間的互動、生活、爭執和對話推進了理解和接受,所有的文字最後都回過來讓人看見那些伴隨著楊婕成長的女孩,透過這些互動和片段更加了解身為一個人的複雜,因為很可能像我在學校演講時僅有一次的見面,才顯得這本書的珍貴。

這樣的文字,應該被期待。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