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素養即戰力:跨越古今文學,提升閱讀與寫作力的30堂故事課
【內容連載】01 千呼萬喚始出來,主角總在最壓軸:劉備三顧茅廬

01  千呼萬喚始出來,主角總在最壓軸:劉備三顧茅廬

--------------------------------------------------------------------------

故事課:

想說一個精彩的故事,對主角的登場就要特別設計。

要讓主角看起來獨特,就需要許多配角先在前面烘托,使故事的氛圍蒙上懸疑和傳奇的色彩。

擅長說故事的人,會將主角放在壓軸的位置,讓讀者屏息以待,等到最後一刻,主角才驚豔登場!

--------------------------------------------------------------------------

 

【讀經典故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節錄

 

  1. 地靈、人傑,互相呼應

    (玄德)遂上馬,行數里,勒馬回觀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1,觀之不已。

 

  1. 往來無白丁

    忽見一人,容貌軒昂,丰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2,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3。玄德曰4:「此必臥龍先生也5。」急下馬向前施禮,問曰:「先生非臥龍否?」其人曰:「將軍是誰?」玄德曰:「劉備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洲平也。」

 

  1. 聆聽歌詞,知孔明志向

    玄德正看間,忽聞吟詠之聲,乃立於門側窺之,見草堂之上,一少年擁爐抱膝,歌曰:「鳳翱翔於千仞兮6,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7,以待天時。」

    玄德待其歌罷,上草堂施禮曰:「備久慕先生,無緣拜會。昨因徐元直稱薦8,敬至仙莊,不遇空回。今特冒風雪而來。得瞻道貌,實為萬幸!」那少年慌忙答禮曰:「將軍莫非劉豫州9,欲見家兄否?」玄德驚訝曰:「先生又非臥龍耶?」少年曰:「某乃臥龍之弟諸葛均也10。」

 

  1. 孔明終於現身!

    (玄德)望堂上時,見先生翻身將起--忽又朝裡壁睡著。童子欲報。玄德曰:「且勿驚動。」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纔醒,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孔明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報!尚容更衣。」遂轉入後堂。又半晌11,方整衣冠出迎12。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13,頭戴綸巾14,身披鶴氅15,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註釋】

  1. 松篁交翠:松與竹交錯成一片青蔥翠綠。篁,音黃。
  2. 皂:黑色。
  3. 杖藜:拄著以藜木製成的手杖。
  4. 玄德:劉備(西元161∼223年),玄德河北涿漢景帝之子中山後代,又稱劉皇叔,三國蜀漢開國君王
  5. 臥龍先生:孔明自號。比喻隱居顯達曠世奇才
  6. 千仞:古制形容非常
  7. 寄傲:寄託曠放高傲本性情懷
  8. 徐元直:徐庶,元直,原名福,出身寒門單家,《三國演義》將徐庶的本名誤植為單福。豫州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
  9. 劉豫州:劉備曾任豫州刺史,因稱之。
  10. 諸葛均: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諸葛瑾諸葛亮的三弟。
  11. 半晌:一會兒、片刻。晌,音賞。
  12. 衣冠:衣服和帽子。冠,音官。
  13. 面如冠玉:形容男子面貌俊美有如美玉
  14. 綸巾:青絲頭巾,一名諸葛巾。綸,音官。
  15. 鶴氅:製成外衣,又叫神仙道士衣。氅,音廠。

 

【引導式閱讀理解】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演義》的主角之一,也是羅貫中花最多筆墨,用神話的筆法渲染的歷史人物。文學家魯迅曾評論:「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意思是《三國演義》為了誇大孔明的足智多謀,加上許多神怪的描寫。

作者為了孔明的登場,可說費盡苦心,他將孔明的形象設定為軍師、道士與神仙的混合體,所以在他出場前,就先安排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遇到幾位氣質脫俗、仙風道骨的隱士,而這些人都是孔明的親友,被劉備誤認為孔明。

隨著劉備逐漸靠近臥龍岡,所遇到的對象跟孔明的關係也越來越近。他先後遇到孔明的好友、岳父,最後見到孔明的弟弟,逐步接近主角。這時,讀者對孔明本人的期待也到達頂點了,於是他翩然現身,滿足了我們的想像。

故事中說,徐庶、司馬徽向劉備推薦孔明,劉備便踏上了「三顧茅廬」之旅,這段傳奇故事讓我們先對孔明引發了好奇。接著「一顧」、「二顧」,則藉著人們傳唱孔明作的歌,透露他渴望明主的心情,進而牽起劉備、孔明的緣分。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三顧茅廬」中,如何活靈活現的描寫孔明的登場:

 

什麼人,住什麼地方

 

一個人的居所,往往反映他的身分與格調。孔明居住的「隆中」被描繪得有如仙境,就會讓我們直覺地想到孔明是個神仙般的隱士。

這段景物寫得如詩如畫,從劉備踏入臥龍岡時覺得「清景異常」,到最後他離開「勒馬回觀」的描述,都讓人聯想到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景色中的仙境意象,連帶的烘托出孔明的神仙形象,至於「臥龍」的稱號,也顯現出他的卓爾不凡。

 

不凡的配角襯托主角的不凡

 

    劉備進入隆中後,毫不停留的往孔明住處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將幾位孔明的親友陸續誤認為孔明,其中,誤認「丰姿俊爽」的崔州平就是一例。

    不只如此,劉備還把「道貌非常」的司馬徽、「白面長鬚」的石廣元、「清奇古貌」的孟公威、「騎著一驢後隨一青衣小童」的黃承彥通通誤認為孔明,只因這些人個個樣貌不凡。

    透過這幾位人物的烘托,我們自然而然認為孔明平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不僅強化了他超越凡俗的形象,也讓人更期待他的登場。

 

詩言志,從歌詞聽出志向

 

接著,再藉由孔明的親友傳唱他所作的歌,來表明他的志向。故事中引用的歌詞,是由孔明的弟弟諸葛均所唱,講的是:「名士隱居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除非遇到英明的君主,否則不會出仕,如同鳳凰只願意棲息在最高的梧桐樹上。」

歌詞訴說「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孔明正等待適合的明主,他不是一個徹底的「隱士」。又如石廣元、孟公威所唱的:「壯士功名尚未成,嗚呼久不遇陽春。」所有歌詞都暗指孔明渴望明主,想要建功立業的志向。

 

壓軸人物現身!

 

劉備費了一番功夫終於見到孔明,孔明的形象果然符合前面的種種鋪陳。從劉備的視角,我們見到孔明的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穿著打扮也符合隱士的形象,而「有神仙之概」,更是暗指他擁有神仙、道士的能耐。

小說後面有許多篇章描述孔明登祭壇、借東風等神奇的事蹟,並有星象占卜、木牛流馬、八陣圖等近乎神異的手段,正與這些鋪陳吻合。

 

這種寫法是不是很有趣?我們也可以試著在人物出場前先做一些鋪陳,累積期待的能量,這麼一來,主角的形象將深植人心,令人深深著迷。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