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10•十一月號:紅塵裡的神學院──宋澤萊
朱振藩記《美食家》陸文夫 /台北.朱振藩.文

當今的飲食界,速食風光不再,「慢食」漸成主流,可謂返璞歸真。然而,「慢食」最高境界,絕非細嚼慢嚥,或是悠閒享受,而是注重與飲食有關的生活情趣,一旦融入其中,再也難捨難分。

號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建城超過兩千五百年,鍾靈毓秀,人文薈萃,得天獨厚。長於斯且成於斯的陸文夫在如此氛圍的孕育下,終以一支健筆,寫下蘇州種種,博得「陸蘇州」的美譽。而精於吃、茶(含壺)及酒的他,更因名師指點,加上體會深刻,寫活其中況味,將「精緻甲天下」且「美味冠天下」的蘇州,寫得活色生香,不僅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食家,同時以中篇小說《美食家》名世,被譯成多國文字。

 

圖說:
作家陸文夫(1928-2005),一個既會寫又懂吃的人。

陸文夫,本名陸紀貴,江蘇泰興人。幼入私塾,啟蒙老師秦奉泰以其名字俗氣,起學名叫文夫,一直沿用此名。秦老師是個雜家,什麼都會,既寫得一手好字,也「替人家寫春聯、寫喜幛、寫庚帖、寫契約,合八字,看風水,念咒畫符,選黃道吉日,還會開藥方」,因而「每天都有人來找他寫字、看病,或者夾起個羅盤去看風水。所以常有人請他去吃飯,附近的人家有紅白喜事,都把老師請去坐首席。」

有段時間,老師見他在書法上不堪造就,便教他「吟詩作對,看閒書」,陸看得「廢寢忘食,津津有味」。在讀罷這些章回小說後,從此「與文字結下不解之緣」。

到了二十世紀五○年代,蘇州尚無作家協會,只有一個作家小組,成員有周瘦鵑、范煙橋、程小青、滕鳳章和陸文夫等六、七人。這小組相約每週一次,地點就在各個酒家飯店,幾年下來,幾乎吃遍城內的大小飯店,加上當時周、范、程的名氣極響,又精於飲食,菜館的廚師聽到他們來「預約」時,早在幾天前,就開始準備和精心籌畫,有些為了滿足他們的「嘗嘗味道」,更是卯足精神,經常變著法兒,燒出名饌佳餚,只為一聲好評。周喜歡邊吃邊談,陸受他親炙數年,在「口領神會」下,終於「吃出了心得」。且經周引進門的陸文夫,靠著自身修為,不斷身體力行,加上「神思泉湧」,美食便成了他創作上的一大資源,將「吃也是一種藝術」、「烹調藝術是一種藝術」詮釋得鞭辟入裡,同時他越會寫吃,就越有口福,越有口福,就越將吃寫得「有味」,竟把「品嘗和烹調提升到哲學的高度」,成就舉世獨一無二的陸氏「美食哲學」。

此外,自言「興趣很廣泛」的陸文夫,「對字畫、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瓏湖石等等都有興趣,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因此,只要端起酒杯,便可講出整套「酒經」;捧住個茶壺,可以大談「茶經」與「壺經」,他之所以能如此全方位,多功能,得力自周瘦鵑最多。

周乃出生於上海的蘇州人,少年失怙,家境貧寒,享譽文壇後,以筆耕為生,為海派文化「蝴蝶鴛鴦派」的巨擘。當他返回故鄉蘇州後,購宅「紫蘭小築」,蒔花弄草,醉心盆景,亦是蘇派盆景大家。而特別注重日常生活情趣的他,接軌明清文人,過得自在瀟灑,並把這些「先進」席設樹蔭之下,花前淺酌,羅列佳餚,飯罷品茗,賞花觀畫,然後欣賞盆景,相互吟詩唱和的「淘汰俗情,……,以見性靈」的情趣,徹徹底底融入於生活之中。

想要過這種美好的日子,美味必不可少,所以小聚的佳餚美點,或出於家庖,或出自主持中饋的婦人之手,周的夫人范鳳君無疑是個中高手。據周《紫蘭小築九日記》云:「午餐餚核絕美,悉出鳳君手,一為鹹魚燉鮮肉,一為竹筍片炒雞蛋,一為肉餡鯽魚,一為筍丁炒蠶豆,一為醬麻油拌香乾馬蘭頭,蠶豆為張錦所種,竹筍則斷之竹圃中者,厥味鮮美,此行鳳君偕,則食事濟矣。」

而這種明清以來蘇州文人的生活情趣,自「文革」事起,周苦心孤詣栽培的花木盆景,悉被紅衛兵摧殘殆盡,傷痛絕望之餘,乃投井自盡,即成絕唱了。陸何其有幸,得其二三遺韻,暫使斯道未絕。陸文夫曾自言道:「余生也晚,直到五○年代,才有機會與周先生共席。」名為「實習」,實際上就是聚餐。
另,講話慢條斯理,從不高聲急語,邊說話邊思考的陸文夫,其文學作品一如講故事般,既顯從容不迫,而且娓娓道來,不但高潮疊起,時出如珠妙語,特別耐人尋味。自發表《小巷深處》後,有人稱他為「小巷作家」,他則以「生在小城裡,長在小巷中,寫些小人物,賺點小稿費」自況。而他自己「夢中的天地」,亦在蘇州城內小巷周遭,更開啟「小巷文學」的先端。尤有甚者,及長一直居住蘇州的他,對城內外的巷弄和草木,有著深厚的感情,因而他所寫的小說、散文,大多離不開蘇州,後來又創辦《蘇州雜誌》,專門介紹當地的歷史文化。是以在一次「陸文夫作品學術研討會」上,有人指出:「世界這麼大,他只寫蘇州,……陸文夫是蘇州的,蘇州也是陸文夫的,陸文夫是文學上的『陸蘇州』。」可真誦揚備至。畢竟,自中唐大詩人韋應物被稱做「韋蘇州」以來,也唯有他足以當此殊榮。

在長久飲食上的薰陶及自己切身的經歷下,陸文夫先後完成多篇膾炙人口的散文。然而,他最受矚目的,仍是著名的中篇小說《美食家》。這本小書之所以好看耐看,一則描寫蘇州的飲食風情,再則寫盡美食家朱自冶的命運變遷,更借鑒了傳統話本和蘇州評彈的寫作手法,將他最擅長的清淡悠遠文風發揮殆盡,描繪得入木三分,非常傳神。而我認為最可貴的,乃是朱自冶的一部「吃史」,幾乎濃縮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興衰演變,曾高高在雲端之上的他,歷經文革變故,吃盡不少苦頭,等到走資萌芽,終有用武之地,成就食家之名,讀之令人太息,縱百看亦不厭,讓我讚歎不置。

基本上,蘇州菜餚的特色「在於能把吳中的山川毓秀、人文精華都融合在內」,從而展現了「柔和、溫馨、清鮮之中帶著甜味,有如吳儂軟語之輕慢和甜蜜」。

且美饌之外,蘇州的茶與酒,亦是天下妙品。關於茶,虎丘有「香氣濃郁」的茉莉花茶,碧螺峰更產「嚇煞人香」的碧螺春。老茶客在茶棚戤茶,或在茶室、茶寮邊飲茶邊吃茶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名茶外,蘇州的名酒則有在明朝曾行銷半個中國的三白酒,號稱「世間尤物」。於是乎蘇州的酒店、酒館、酒樓林立,且酒坊之多,亦不遑多讓。前者為吃飯喝酒之所在,後者卻是沽酒之店,好酒垂手可得。有些背景,酒在蘇州,更甚於茶,非但「不可一日無此君」,同時用它寄情助興,推動各式各樣的文化娛樂活動。陸文夫久受此陶冶,定體會深刻。也唯有如此,才講得出:「吃喝吃喝,吃與喝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凡是稱得上美食家的人,無一不是陸羽和杜康的徒弟的」這句堪稱中國餐飲經典的名句來。如果只懂一端,不及其餘,終究只是個老饕...

 
(未完,更多內容請見《印刻文學生活誌》87期.2010/11月號)
 

作者簡介:朱振藩
平生雅好文史,酷愛書法,喜讀兵書,尤醉心於美酒佳餚,以「愛吃、能吃、敢吃、懂吃」著稱。涉獵極廣,除飲食外,對相術、命理、風水等皆有深入研究。曾教授過面相、書法、飲食、謀略等課程,並陸續在各報章雜誌廣開有關飲食、面相及風水等專欄。先後有「現代食神」、「台灣首席美味鑑賞大師」等封號。目前出版之著作超過二十部以上,包括《台灣美食通》、《看風水》、《醉愛》、《食林遊俠傳》、《笑傲食林》、《食林外史》、《提味》、《食味萬千》、《食在凡間》、《食隨知味》、《食家列傳》、《痴酒》、《看,他就是奧客》、《點食成經》、《味外之味》、《六畜興旺》、《識相──第一本結合面相與體相的識人秘笈》等多種。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