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的十七歲
李敖笑談虛擬的十七歲和過氣的七十三歲 /金石堂《出版情報》.蘇惠昭(2008/04/28)
◎ 本文出自金石堂網路書店20080428期《出版情報》

寫罷三十六萬言長篇小說《虛擬的十七歲》,73歲的李敖再寫了一篇短小精幹的「有感於《虛擬的十七歲》」,拜託十五歲,高中一年級的兒子代為打字,這篇短文很有意思,你嫌小說囉唆瑣碎連結又連結到天涯海角,好,我李敖就先告訴你,堵你的嘴。」沒錯,小說是有缺點,缺點就在它「滔滔不絕」(remorse eloquence),刪掉十分之一後還是滔滔不絕。

滔滔不絕有錯嗎?蕭伯納也一樣滔滔不絕,蕭翁筆下每個角色都彷如蕭翁化身,爭相為之立言,《虛擬的十七歲》亦復如此,這一回,李敖創造了兩個知識曝露狂,比八年前的《上山.上山.愛》多了一張說個不停的嘴,一個博學多聞深不可測的大師「我」,一個頭腦被植入晶片的超神童,十七歲高中女生朱崙(怎麼可能不漂亮?漂亮到任何形容詞都被摧毀了),這一老一少因為一段奇緣而相識相遇,在一幢天母豪宅中展開一段,應該說是五百七十頁的聲色糾纏,知識大飆車。小說的設定是,朱崙腦中雖然有一部百科全書加上古往今來的經典,但需要有人來為她開啟,解開封印,所以天降大師,合情合理創造出一個賣弄和炫耀知識的機會,六十七歲進入十七歲的靈魂和身體,這完全是李敖為李敖所量身訂做。

至於六十七歲和十七歲談些什麼?隨手拈來的就有時間、佛法、文學、藝術、快樂、愛情、奈米、生物晶片、人工智慧……就像在Google蒐尋,最終將會連結到一個出發時候無法想像的地方。

當然還有六十七歲對十七歲連綿無盡的幻想、白日夢、意淫,只是和「太葷了」的《上山.上山.愛》比較起來,雖然還是有裸泳、叫床、「顏射」、口交、肝交,《虛擬的十七歲》的情色相對清淡而素樸,「如果沒有被共產黨查禁,就表示我書寫的工夫到家了」。

小說情節和真實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真實的我沒有那麼多次勃起」李敖說。

十七歲的故事糾纏李敖許久,應該說從他六十七歲那年認識一個十七歲的高中女生開始。2004年以後他斷斷續續寫了許多個小章節,這中間又「浪費老年」去當了三年立法委員,花掉國家兩千七百萬,還清欠稅,為香港鳳凰衛視開節目,因罹患攝護腺癌住院開刀,下海「陪選」台北市長,如此一陣拖延下來,一直到2007年,為了向鳳凰衛視董事主席劉長樂證明他李敖在「逃出」鳳凰後人生依然快意充實,沒有浪費,便快馬加鞭完成小說,新書發表會主持人不是別人,就是劉長樂。

刪掉十分之一又是怎麼回事?一度李敖發現他的手稿不見了,心中懷疑是老婆搞的鬼,後來神秘失蹤的稿子又出現了,李敖慶幸沒找老婆興師問罪,其實也不敢,但比較新稿舊稿,發現幾多重複,當下揮刀砍掉,一砍就是好幾萬字。

他承認自己老了,比孔子活得更久,有一點重聽,反應沒以前快,老的特徵之一就是不斷的遺忘重複,遺忘又重複。

他也承認自己「過氣」了,天底下沒有幾人勇於承認自己過氣,李敖是其中一個。又老又過氣,還被陳文茜指說活在蔣介石時代,但李敖最強大的特異功能是他永遠沒有負面情緒,平靜的快樂,平靜的不快樂,他刻意和家人保持疏離,「他們已經習慣沒有我的存在」,整天看書寫字,自己抹地板,雖然反科技,他讀的書還是包括《生技魅影》《我的細胞人生》《時間簡史》這類的科普書,感嘆著人生有限,恨書無盡。

終於他改變了老與過氣的定義,生日有郝龍斌市長為他慶生,收到了四張北京奧運開幕式貴賓席入場券,寫出帶有一點科幻情節的《虛擬的十七歲》,後者,那才是李敖的「晚年願景」,虛構一個不無聊的故事,用小說這個容器,把一身的知識都收納進去。

「雖然沒有人承認我是文學家,只有我自己承認我是文學家,不過我也不承認白先勇、王文興那班人是文學家就是了。」這是李敖式的語法,自嘲的同時也不忘把別人拖下水,他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會繼續寫小說,特別是劇本,以白色恐怖為背景的《紅色十一》是李敖自認最傑出的作品,他甚至後悔寫太多的蔣介石,應該把更多時間用來寫小說、寫劇本。

不久前新聞界大老,九十六歲的葉明勳來到陽明山探訪李敖,由兩個人攙扶著向他走來,小葉明勳二十三歲的李敖心中忽然一凜。不得了了,他想,如果我活到那歲數,半年寫一部小說,那至少還得要寫二十本才能「畢業」啊!

關閉窗口